中國時報【黃意涵╱台北報導】

為有效解決廚餘問題,台北市環保局規畫設置首座廚餘生質能廠,未來每年可望發電約1000萬度,提供近6000戶家庭用電,並減少532萬公斤溫室氣體排放,相當於14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可吸收的碳量。但環保局科長郭國鑫說,設置地點尚未決定,市府自蓋或BOT也待規畫,預計最快後年施工。

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,1992年啟用內湖垃圾焚化廠,是北市第1次垃圾革命;2000年全面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,則是北市第2次垃圾革命,目前家戶垃圾減量率達66.7%,總資源回收率達到56.38%;啟動廚餘生質能發展,則將會是北市第3次垃圾革命。

環保局表示,利用廚餘厭氧醱酵發電已是國外相當成熟的技術,也可解決民眾最關切的臭味問題;目前,北市每日回收約180公噸廚餘,年處理量為7萬3千公噸,不但具有廚餘生質能廠的穩定料源,也具備設置經濟規模能力。

環保局說明,目前養豬廚餘以有價品公開標售給養豬戶,去化無虞,但堆肥廚餘暫存於焚化廠的貯坑,雖然會以瀝乾水分及初步翻堆駕訓班婚禮顧問>素食軟膠囊醱酵,再採多元化方式再利用,但仍會排擠垃圾存放空間。因此,設置廚餘生質能廠,已是刻不容緩的做法。



arrow
arrow

    epri8ime58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